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时代变了,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大人们还没跟上……

admin 2020-05-24 2930 0

江西睿德心理

有态 有温 有尺




作者:陈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 
本文转自:华夏思源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
难在我们如今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现在在阅读着这篇文章的各位父母,我想问你们几个问题:


你了解你的孩子吗?

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你知道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

什么样的心态吗?


近20年来,我接触了8000多个家庭案例。


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几十年来受到的教育,需要从这一刻开始渐渐颠覆——


我们再也不能像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那样教育和看待我们的孩子了。


假如我们不能看到如今社会教育的本质,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

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


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孩子的基本特征:


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同龄手足,那些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孤独感会有哪些麻烦?


一,自我、敏感、容易伤感、需要陪伴。

二,经常与自己独处,思考力很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们的生命的焦点不再放在吃穿住行上,他们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的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会随之而来。


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01

 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五六个人围着他,这五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五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
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


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


因为这些大人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中国的名牌大学就那么几所,你的孩子该怎么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


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我想。


那为什么不投入呢?


因为他们内心焦虑不堪,他没能力面对,只能不停的逃避。


我只要说一句话孩子就会流眼泪,我说:


“你觉得自己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流下来。


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


“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


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一个妈妈培养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她呢?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


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我讲一句实话,做父母的经常说:“我都是为了你!”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是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他要来的。


他生下来之后我们对他们做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我们把我们没有完成的梦想,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你


那么孩子的生命呢?孩子的选择呢?


我经常跟我的儿子说:“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才不会有各种焦虑。


如今,有多少学生在家人的期待、考试的压力下焦虑不堪,更有一些孩子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


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02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


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


为什么呢?


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却还是秉承老一套。


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话语权、需要尊重、需要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


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这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教育怎么来衔接。


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03


 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现在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学校那点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过资料、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


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时候信息很少、书也很有限,老师就是万宝全书。


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


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


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加拿大吗?”


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


真正的教育,不是照着几十年前的教材来读,而是教给孩子真正对他们生命有用的东西!




04


 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


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


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


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


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


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一代孩子是有充满爱心,且没有那么多痛苦与限制的。


我们那些“怕”以及旧有的观念,放在他们身上,已经不合适了。




05


 当今的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的孩子现实感非常弱,这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


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


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


“手办”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


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


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


就到网上去说了。


有一个场景,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


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


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

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


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


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


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我们要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曾经有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


玩什么?


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


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


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06


 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奉献”,现在的孩子是“我的世界我做主”,我要成为我自己。


我们的教育允许他们吗?我们给他们展现自己独特生命的平台了吗?我们允许孩子自由发展想象与创造力吗?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自己的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准。


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

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


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闹,有的孩子跟你冷战, 我们说他们“叛逆”。

为什么“叛逆”?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叛逆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


“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各种心理疾病、神经症高发。


家长急了、学校慌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越来越糟,可很少有人知道是为什么,一味的洗脑、压制。




07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


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


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


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


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


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里。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有的家长虽然学了点教育原则,嘴巴不说,心里仍然是这样想的。


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心智强大的人,输了再来,最后总能赢。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


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


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还有,我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时能够迎战,锲而不舍。


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


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在上海,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小学、初中、高中。


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


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


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这是个天大的悖论。


一个在笼子里的生长的鸟怎么展翅翱翔?


父母的期待和要求本身没有太大问题。

可我们一边不让他们做,一边又说他们为什么还不会做;一边期待他们独立、自主、快乐,一边压榨剥夺他们的快乐、独立、自主。


你想想看,孩子的心里会怎样?


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若你是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观察一下你的家庭,你的环境给你造成的影响。


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自己,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TAGS:

相关推荐

  • 专栏丨【 孩子厌食怎么办?】,手把手教你一招!

    专栏丨【 孩子厌食怎么办?】,手把手教你一招!

    孩子到底为什么厌食?原因是:饭不好吃…怎么办?喂饱他,要么苦练厨艺,要么寻找外援(外卖、饭店、钟点工)……反正,请放弃任何说教和心理学分析的念头。【如果你已经放弃,正文便到此结束。如果你还是不愿意放弃“纠正”孩子厌食问题,或许以下内容,可以...

    2025-04-30 50 0

  • 专栏丨孩子在校被欺负,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专栏丨孩子在校被欺负,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当得知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家长内心往往焦急又愤怒。但此刻,保持冷静是关键,因为家长的反应和引导,对孩子后续的应对及心理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从心理学视角看,校园欺凌不仅是孩子间的冲突,更是亲子关系模式的一次投射——你的回应,正在重塑孩子对世界...

    2025-04-21 83 0

  • 科普丨孩子情绪低落,除了抑郁,还可能是情绪障碍

    科普丨孩子情绪低落,除了抑郁,还可能是情绪障碍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家长刷手机,是否经常会看到有关“青少年抑郁症”的知识科普和新闻报道,这难免让人心生忧虑。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行为反常时,家长们就开始担心孩子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焦虑。但你知道吗?孩子表现出的这些...

    2025-04-12 124 0

  • 家长必看!原生家庭、校园霸凌、网络裹挟下的青少年……

    家长必看!原生家庭、校园霸凌、网络裹挟下的青少年……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最近一部未成年犯罪英剧,豆瓣开分直奔8.8分,来自现实题材的未成年犯罪悬疑片,随着故事推进,让多少家长瞬间毛骨悚然——当我们试图给孩子一个“完美人生”,但或许他们已经身陷黑暗,而我们却一无所知。《混沌少年时》讲述...

    2025-04-08 110 41

  • 好文丨越努力越内耗?当代年轻人如何自救

    好文丨越努力越内耗?当代年轻人如何自救

    点击↑关注“江西睿德心理”作者| MOMO全文合计约2000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不知道这几年你们是否有那么几个瞬间感受到:人生,真的是越努力越失败,因而常常对自己感到失望。这种失望,慢慢地会产生对自我的怀疑。我有个朋友,五年间她...

    2025-04-01 138 41

  • 南昌睿德心理工作室招募儿童青少年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南昌睿德心理工作室招募儿童青少年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睿德心理介绍江西睿德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2016年11月“睿德”译自“read”提供非医疗及非药物治疗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目前拥有英国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英国塔维斯托克认证儿童治疗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常驻专业指导的社会心理咨询...

    2025-03-25 1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