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0)

admin 2020-05-29 2720 0

转自心理学空间网


江西睿德心理

有态 有温 有尺



埃里克森(ErickH.Erikscm)对人格发展的最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他强调社会和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他的研究使“原本实证的、基于医学模式的心理学更富哲理性”(韦尔斯曼,2000年:第130页),“使我们得以洞察个人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其中的深意”(史蒂文斯,1983年:第108页)。


埃里克森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精神分析对个体内在世界的片面解释(即忽视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他强调了那些造就我们完整人格的家庭、阶层和社会的作用。


科伍(Kovel)认为埃里克森的模型“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他挣脱了精神分析还原论的枷锁,然而又被弗洛伊德的观点所牵绊”(埃里克森,1988年:第68页)。


埃里克森的贡献可以用史蒂文斯(Stevens)的所说“真正的整合分析”来评价,这种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

意识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坚持了心理治疗的伦理学基础。



虽然埃里克森深受弗洛伊德早期儿童发展观念的影响,但是他仍然敢以怀疑精神分析有关婴儿期、儿童早期的论点。


从而发展出了一套嚢括整个生命周期的理论。

在他的《儿童期与社会》的第三部分,埃里克森阐述了他最著名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正是这些观点对人格发展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韦尔奇曼(Welchman)曾这样评价道:“在那薄薄不足三十页的文字中,埃里克森向我们勾勒了一幅复杂与澄明兼具、渺小与权威并存、直观与真实交融的人生图景。”


这八个阶段是:婴儿期、童年早期、游戏年龄(play age)、学龄期(school age)、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期、老年期。


埃里克森曾对他早期的观点作过修正,他认为每一阶段都会经历“情感矛盾冲突"(emotional paradoxical conflict)。


个体只有在面对和解决这个冲突之后才可能成功的进入下一阶段。


由于其他的各种元素都集中于这个冲突,所以它体现了该阶段的中心特征。


埃里克森对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的表述尤其深刻,且富有创新性。


埃里克森的结论基于研究和临床经验,但他的研究对象比较局限。


在他著名的有关青春期同一性发展的论文中,他承认研究对象是在他所工作机构接受治疗的16至24岁的青少年,他们都具有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埃里克森试图从他们身上找出共同点,但他承认这些年轻人不是来自很富有的家庭就是来自很贫困的家庭


他由此意识到中产阶级也许并不具有很大代表性。


虽然有着上述的局限,但是埃里克森仍然希望能够替代当时精神分析对“障碍”的强调。


弗洛伊德描述的神经症性冲突与儿童真实的冲突十分类似,并且这种冲突是深埋于人格之中。


但是埃里克森希望能够更多的关注外在的、“健康”的人格


他努力寻求健康人格的要素,认为“他们显然不是神经症患者,他们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以各自独有的方式努力奋斗的一员”(埃里克森,1968年:第55页)。


然而,我们会对埃里克森的“教育和文化系统中努力奋斗的一员”的说法产生疑问。


难道他们就能代表真正健康的人格吗?

界定这样的典型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比如,信奉“放手去做”、“实用主义"和成功哲学的典型美国化人格,能认为它就是健康的吗?


在此,埃里克森沿用了玛丽•杰哈达(MarieJahoda)的说法:“健康的人格积极的掌控周围环境,能够正确地觉知自己和世界。”


埃里克森强调上述的标准是相对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那么我们又有疑问了,因为埃里克森在说“他掌控自己”时明显带有男性化色彩


同时“正确的”这个词的说法也有待商榷。


当然,我们可以认为上述说法在埃里克森的年代也许很普遍。


埃里克森假设“一旦婴儿离开了子宫这个化学环境,进入人际互动的社会系统”,他就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文化


他从个人的经验出发,认为“只要给健康的孩子提供合适的指导和发展,他们就能够遵循内在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指孩子为了与教授者有效互动而发展出的潜能”(埃里克森,1968年:第54页)。


埃里克森写道:个体的发展模式是既定的,人格的发展就是沿着这个模式向前进,与不断拓展的人际关系进行互动。


生命最初的交往对象是母亲的模糊形象,最终是与人类的互动,或者至少是与生命中特殊对象的互动。(埃里克森,1968年:第54页)


埃里克森将这些发展观点整合成自己的人生发展理论,即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




TAGS:

相关推荐

  • 好文丨孩子无法上学,也许不是简单的“厌学”或者“拒学”,而是EBSA

    好文丨孩子无法上学,也许不是简单的“厌学”或者“拒学”,而是EBSA

    作者:王峘文章来源:王峘(公众号自媒体,已获作者授权)这几年来,我所带的国内儿童青少年案例督导中,孩子因为明显的情绪问题而回避上学的情况有显著的增长。每当工作这样的案例时,我总是能感受到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无助:这些孩子不是不想上学,而是真的无...

    2025-11-15 36 0

  • 专栏丨手机是祸害?听听孩子怎么说

    专栏丨手机是祸害?听听孩子怎么说

    作者|熊丹成字数约:1200字阅读时间约:2-3分钟上一期,我们聊到孩子们手机成瘾背后折射出来的家长焦虑。(可点击文字,直接跳转上期内容。)今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孩子们喜欢玩手机?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先推荐家长们听听孩子自己的说法。高中...

    2025-10-31 119 0

  • 专栏丨孩子手机成瘾怎么办(方法篇)

    专栏丨孩子手机成瘾怎么办(方法篇)

    作者|熊丹成字数约:1200字阅读时间约:2-3分钟上两周我们分别谈论了专栏丨孩子手机成瘾怎么办(成因篇)及专栏丨手机是祸害?听听孩子怎么说(点击标题,即可跳转文章)。这一次,我们讲解决方案:当面对孩子的手机成瘾,家长该怎么办呢?孩子们...

    2025-10-31 97 0

  • 专栏丨孩子手机成瘾怎么办(成因篇)

    专栏丨孩子手机成瘾怎么办(成因篇)

    作者|熊丹成字数约:20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假期时收到很多亲朋好友的问询,说自己家孩子手机成瘾,问我要怎么办?家长们普遍对于孩子玩手机存在很大的焦虑,因此,我打算在这篇文章里面和家长们分享一些关于孩子玩手机的认识。1.什么是手机...

    2025-10-16 174 0

  • 好文丨你还在相信北欧的幸福神话?

    好文丨你还在相信北欧的幸福神话?

    作者|江西睿德心理字数约:1000字阅读时间约:2-4分钟最近全球幸福榜单又来了,丹麦依然名列前茅。2025年3月,牛津大学幸福研究中心与盖洛普公司合作发布了《世界幸福报告》,芬兰连续第八年在该榜单中排名第一。其他北欧国家均跻身前十,丹麦...

    2025-09-30 273 0

  • 好文丨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和焦虑打一场 “持久战”

    好文丨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和焦虑打一场 “持久战”

    作者|熊丹成全文合计约1500字阅读时间约3-4分钟小时候,我总爱陷在自己的白日梦里。现实里得不到的玩具、没去过的远方、未实现的小小心愿,都能在幻想里一一成真。那种沉浸其中的快乐,像婴儿攥着一个能随时安抚自己的奶嘴,只要念头一落,就能瞬间...

    2025-09-13 27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