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2020-05-14 2518 0
江西睿德心理
有态度 有温度 有尺度
5·12汶川地震(2008 Sichuan earthquake)
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
时隔十一年,我终于在去年夏天亲临了这场灾难遗留下来的现场。 在媒体上看过无数关于它的报导,尽管十余年后才真正踏入,站在那片曾经每日欢乐的嬉笑声飘荡于空中的废墟上依然有股强烈的哀痛涌上心头。 讲解员非常细致地描述当时发生的情境与过程; 你仿佛可以听见从那歪歪扭扭倾斜着的楼房下传来那纷乱而绝望的哭喊声;甚至止不住幻想及懊恼自己为何不能在那一刻出现; 方能理解,这些可爱的灵魂: 四川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献出了自己26岁的宝贵生命,共救出13名学生。 四川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女老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四川汶川映秀镇小学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小学生,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忍痛把张老师的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两个孩子得以生还。 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岁生命。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死亡会激发人类的各种本能,求生的无助感,以及拯救生命的全能感。 昔日洋溢欢声笑语的校园成为了一个永远哀伤的墓场,一墙之隔却被一片似锦的繁华覆盖着; 连一座奈何桥的距离都没有,我不知道经历此处的人如何在阴阳两界间转换悲痛与欢愉; 或许,应该在门口出售孟婆汤,才足以让人忘却身后坍塌墙体下永远沉睡的幼小躯骸。 我们很擅长灾后重建,迅雷不及掩耳的势头彷佛可以令人假装一切从未发生; 就像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会期待马上拥有一个新的小小孩,以此替代那丧失背后巨大的失落与无助。 可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无视,在每个历经8级震荡的人心中留下的如同这些残垣断壁上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灾难之后,小镇上有些人背井离乡永远不再回来,他们使用物理距离远离伤痛,远离恐惧。 有些人选择留下来重建家园,如同我们遇见的店家老板礼貌地拒绝详细谈论他们的经历,他们似乎并不太愿意回顾那个痛苦的时刻,即使已经过去十余年。 截然不同的反应来自墓园的讲解员,那个二十来岁出头的姑娘则通过一遍又一遍声情并茂的讲述来哀悼那埋藏在废墟裡的幽魂,一遍又一遍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党又似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可以想象十余年前,她还是个孩子,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 幸存者的罪疚与恐惧会是影响PTSD患者的核心情绪。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于他们或是更多人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不知道会不会像颗隐形的炸弹藏在内心深处随时爆发。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但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状是儿童所特有的。 1.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思维、记忆或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2.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主要表现为患者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3.警觉性增高症状 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可伴有注意不集中、激惹性增高及焦虑情绪。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若无身临其境,恐怕永远都无法想象大自然震怒的威力下人类面临灭绝时的巨大恐惧。 原始的死亡焦虑会将包裹人们坚强内心的皮肤散落一地,重新拼凑会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以及具有足够容纳他们负性情绪的空间。 如果没有空间可以悲伤,如果无法有时间完成哀悼,那么深重的抑郁将随之而来。 所谓哀悼是开始接受丧失,丧失的亲人,丧失的家园,丧失那些带者成长记忆的街道,失去曾经拥有的岁月, 我们需要允许为之悲伤,为之愤怒,为之感到无能为力…… 讲解员一次次地机械性的感谢XXX感谢XXXX让我感到羞愧不已。 打小我们就被“羞耻”与“感恩”文化教养着: 哭——是怯懦的, 害怕——是胆小的, 恐惧——是不应该存在的, 死亡——是不可以谈论的, 没有人告诉我们,适当的恐惧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死亡如同诞生,是生命必经的历程。 即使是无妄之灾的冤魂也是可以甚至应该被公开以各种形式进行悼念; 情绪若有出口,则不至泛滥成灾。 可是我们总是习惯了把头埋进沙子的生活,假装不存在,假装没发生; 给自己做正念——风雨总会过去的,风雨总会过去的。 忙着灾后重建锣鼓喧天开庆功会感恩会,仿佛那就是雨后的彩虹,美美的挂在遥远的天空。 我们没有学会机会如何面对恐惧,面对丧失。 恐惧原本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 但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经验中是可耻的,是可怕的。 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会关心你恐惧什么?为什么恐惧? 父母只会想尽一切办法地消除你的恐惧。 这其实是因为他们害怕恐惧,他们还因此隐瞒一切令他们觉得你会恐惧的事情。 于是,我们都学会了闭上眼睛假装看不见真相。 即使一百年后,我们都应该为这场灾难的结果感到羞愧。 它应该留下所有倒塌的痕迹,让这裡的幸存者有足够哀悼的空间与时间,让所有人有机会去认识与思考这个历史时刻的存在意义。 真相从来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缺席, 它会像我们手心里藏着的一根刺,极细的。 肉眼看不到它, 但只要你无意间轻轻擦过, 就会感觉到痛, 刺痛。 时过境迁, 你再用力去寻找,按压, 反倒没有任何感觉; 它仿佛不见了。 时间久了,只要不碰到 就像你不知道它怎么来的一样。 你以为它真的就不存在了。 其实,它一直都在。 从未消失。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1700字阅读时间约3-4分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列好了详细的计划,却总在执行时拖延;减肥、学习、提升技能,刚开始热情满满,没过多久就半途而废;看着别人坚持做一件事时动力十足,自己却总像被抽走了能量,找不到...
2025-09-01 57 0
作者|MOMO全文合计约29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这段时间追《凡人修仙传》系列衍生产作品已经追得不知天地为何物了。今天就想就剧版和动漫版分享一点职场打工人的“修道心得”。看似讲述的是一个异世界的奇幻故事,实则映射着现代人在社会洪流中的...
2025-08-20 81 0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121 0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132 0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183 0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18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