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故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心理故事 > 正文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admin 2025-08-11 44 0

白绿色简洁中文Logo (微信公众号封面) (1).png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


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 “背锅侠” 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


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这些看似偶然的 “循环”,其实可能藏着心理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 ——强迫性重复。
01.
什么是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由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提出,指的是人们会无意识地重复早年经历过的创伤性事件或情境,哪怕这些经历带来的是痛苦和不适。
就像一个人小时候常被忽视,长大后可能会反复陷入被伴侣冷落的关系;童年时总被父母否定的人,成年后可能会不断吸引批评自己的朋友或同事。
这种重复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潜意识在 “作祟”。
潜意识仿佛在执着地进行一场 “修正实验”:它想通过重新经历相似的场景,找到不同的结局,弥补过去的遗憾。可惜的是,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重蹈覆辙,让痛苦以另一种形式重演。
02.
强迫性重复背后的心理逻辑是什么?
(1)创伤的 “未完成情结”
童年时期的创伤体验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像一颗未拆弹埋在心里。比如,小时候因犯错被父母严厉打骂的孩子,内心可能残留着 “我不够好” 的信念。成年后,TA们可能会通过反复犯错、被他人指责来重现当年的场景,潜意识里期待着 “这次我能证明自己值得被原谅”。
(2)熟悉感带来的 “虚假安全感”
即使某种关系模式充满痛苦,只要它是我们从小熟悉的,就会在潜意识中被归为 “安全区”。就像长期处于争吵家庭的人,面对温和体贴的伴侣时可能会感到不安,反而更容易被性格暴躁的人吸引 —— 因为争吵的氛围让他们觉得 “这才是关系该有的样子”。
(3)对 “掌控感” 的执念
创伤事件往往伴随着失控感,而强迫性重复正是试图重新掌控局面。比如,曾经被背叛的人,可能会在新的关系中反复试探对方是否忠诚,甚至无意识地制造矛盾,只为证明 “这次我能提前发现背叛”。
03.
如何打破强迫性重复的怪圈?
打破循环的第一步是觉察。
试着回顾自己的经历,寻找那些反复出现的场景、情绪或关系模式。
比如,“我总是在亲密关系中感到被忽视”“每次和权威沟通都会莫名紧张”。当这些模式被看见时,潜意识的 “剧本” 就不再能轻易操控我们。
找到模式后,可以尝试追溯它的起源。
这些重复的场景往往与早年的经历有关,可能是一次被忽视的瞬间、一句伤人的评价,或是一段充满冲突的关系。追溯源头不是为了责怪过去,而是为了理解 “我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减少对重复模式的认同。
用新的经验替代旧的 “剧本”。
强迫性重复的核心是渴望弥补过去的遗憾,而真正的改变需要创造新的经验。
比如,害怕被否定的人,可以尝试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只是在小事上;总是陷入被控制关系的人,可以试着设立边界,感受 “拒绝” 带来的力量。这些新的经验会像一道光,照亮潜意识的黑暗,让我们明白:过去的剧本并非唯一的选择。
强迫性重复并非不可打破的宿命,它更像是潜意识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关注那些未被疗愈的伤口。当我们开始觉察、理解并尝试创造新的经验时,就已经走在打破循环的路上。
如果此刻的你正被困在重复的痛苦中,请记住:改变或许需要时间,但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你值得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剧本。

-END-

v2-075745b0a617a2388e52e613127296d8_720w.jpg


TAGS:

相关推荐

  •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科普丨强迫性重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44 0

  •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好文丨“每次安慰朋友,我都想拉黑TA”:如何避免被负能量吞噬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74 0

  •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科普丨压力值悄悄爆表,你的身体在报警了!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122 0

  •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好文丨南昌中考成绩卷到700分?家长比孩子还要焦虑未来……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130 0

  • 专栏丨 面对同学,甚至好朋友的孤立,四个方法帮你有效应对

    专栏丨 面对同学,甚至好朋友的孤立,四个方法帮你有效应对

    首先希望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记住一件事——正常人不会孤立、排挤别人。然而在校园生活中,被同学甚至好朋友孤立,是一种常见且令人痛苦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感受,或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孤立是一种社会拒绝行为,指的是个体被故意排斥在某个...

    2025-07-05 157 0

  • 好文丨识别孩子是否被欺凌,或是欺凌ta人,很重要

    好文丨识别孩子是否被欺凌,或是欺凌ta人,很重要

    “妈妈,我不想上学!” 当孩子突然频繁抗拒上学,家长或许以为是厌学情绪作祟,却可能忽视了背后更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

    2025-06-30 19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