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2020-01-22 2828 0
我们的公众号里曾经推送过一篇摘录,讲的是妈妈恨婴儿的18条理由。(专业篇 | 温尼科特:正常母亲恨婴儿的十八条理由)
我的朋友们对这篇文章反应各异,非常有意思。一个朋友哈哈笑着说,我也有过这上面写的这些感受!而另一个朋友却在看到这篇推文的标题后就马上反驳说,妈妈怎么会像他说的那样恨孩子呢?这写得也太夸张了!
我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让她那么快行动起来了呢?
不仅这种情况下她行动快,我发现她在很多时候行动都很快。
比如说,她不太能忍受自己的花呗有未还的账单,一旦看到,即使还没到还款日期,她也会迅速清零。
她也不太能接受别人的礼物,如果有朋友连续给她带了两次好吃的,或是找她出去吃饭看电影,她一定会马上想尽办法还给对方数额差不多的西。
在家里,如果她心情不好,对丈夫的语气凶了点,没等对方有反应,她会先做一些看起来不甚经意的“撤销”动作——比如悄然地转了语气,或是让刚才的话变得听起来像是在夸张。
2
这些行为在常规上讲不可谓不好,只是它总给人一种感觉——她的反应太快了。
这种反应,打个夸张一点的比方,就好像犯罪现场曝光了,想要迅速抹掉“犯罪证据”一样。
它不像是一个“她本来就想如此”的反应,而像是一种急躁的掩饰。
所以,她忽然让我联想起《无间道》里那句台词,“我想做个好人”。
那么快的反应,如同对自己发送出去的信息迅速按一个撤销键,她似乎是为了急于证明“我是一个好人”,或是为了急于表达“我并不想伤害你”,“我没有那些不好的想法——贪婪,虚伪,冷酷自私”。
是的,姑娘,我相信你,你没有。
所以你不必急于证明你没有。
如同书里说,妈妈恨自己的孩子太正常了,这没什么奇怪的。
你不可能永远爱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对一个人充满感激,不是吗?
所以你想休息,你被吵闹的孩子折磨地愤怒起来,你想获得更多关注,想得到偏爱、珍惜和照顾,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不是吗?
那些被抛出的负性感受,并不等于毒药,所以别急着撤销,试着在这种场景里多待一会儿。
你会获得什么呢?
3
急于撤销攻击性的人,承受罪疚感的能力是有限的。
我们的孩子从小被教育要懂文明,讲礼貌,知感恩。没有几个家长会教孩子孩子要会打架,敢吵架,如若有,孩子也会说,妈妈,老师说打架是不对的。
我们的文化推崇礼让兼容。这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只是在于,在这个过程里,太多的人发展出了对自己攻击性的羞耻感。
如果对别人有攻击性想法是可耻的,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的朋友会那么快地要否认或撤销自己的“罪证”。
因为承认自己的欲望,就等于把自己暴露在耻辱台上,大家都会看到赤裸裸的你,那么“贪婪”,那么“自私”,那么“坏”。
你知道,这是文化中隐射的定义,也是你内心投射出的东西。
但那不是真实。
欲望原本是人之常情,爱如此,恨亦如此。
可惜自它们相偕而生后,爱被供入天堂,恨被踩入地狱。
如果它们都能够被表达,那么是否爱将不再伟大,恨也没那么可耻,人与人不必像是薛定谔的猫定律那样去彼此猜测对方的真实状态,世界不会充满无谓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样的世界,岂不是显得通透可爱得多?想想还蛮柏拉图的。
我知道世界终不可能完全如此,然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和她一样习惯迅速“撤销”的你,可不可以试着让自己在罪疚的感受里多习惯一下,看看“做坏人的你”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决心远离控制欲强的人,却在新的亲密关系里再次陷入被支配的困境;每次换工作都发誓要摆脱“背锅侠”的命运,可没过多久又成了团队里默默扛下所有的人;甚至连选餐厅、买衣服,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重复着和过去惊人相似的选择...
2025-08-11 43 0
作者|MOMO字数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4-6分钟01你有这样的朋友吗,每次找你聊天必定是为了大吐苦水,且听不进任何建议。陈文至今还记得小丁第一次开口借钱时的样子——电话那头他声音虚弱,说自己出了车祸,急需钱做手术。陈文心一软,二话不...
2025-08-04 73 0
当代生活中,压力已经是不可避免的情绪反应。根据数据调研,76%的中国城镇居民存在心理压力,其中34%处于严重压力状态。年轻群体尤为突出,18-24岁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达24.1%,大学生中45.28%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压力导致的失...
2025-07-24 121 0
最近听身边的家长谈论最多的就是南昌的中考分数线——实在是太高了!重点学校的分数线都在700多分,中考满分才740,700分以上,跟满分也没什么差别。家长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读书真是太难了!卷成绩的孩子,无休止的作业、考试排名、补课占据...
2025-07-15 129 0
首先希望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记住一件事——正常人不会孤立、排挤别人。然而在校园生活中,被同学甚至好朋友孤立,是一种常见且令人痛苦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感受,或经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孤立是一种社会拒绝行为,指的是个体被故意排斥在某个...
2025-07-05 157 0
“妈妈,我不想上学!” 当孩子突然频繁抗拒上学,家长或许以为是厌学情绪作祟,却可能忽视了背后更严重的校园欺凌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治教育研究”课题组在2020年至2022年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53.5%...
2025-06-30 192 0